欢迎访问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朱克力:双轮联动赢未来

作者:朱克力博士,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近年来,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纷纷“西进”,入川投资项目。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判断的那样: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趋势是向西部转移,特别是向四川转移。

7月30日,全球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宣布与四川省成都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德时代将在成都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成都研究院,构建西南研发运营总部。而此前,宁德时代已宣布在四川省宜宾市投资640亿元,建设全球更大单体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除宁德时代外,近两年,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几个排在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的企业,纷纷在四川落地建厂,初略估算,投资规模已有数千亿元。此外天赐材料、贝特瑞、杉杉股份、富临精工等一批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也正用真金白银在四川投资。

而在不久前闭幕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四川宜宾签约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48个,涵盖正极材料项目、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铝)箔、结构件、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签约总金额962亿元。签约企业中,不乏中材锂膜、远东控股、大族激光、贝特瑞等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税收近100亿元。

稳住经济大盘是当前全国各地的重头戏。此时来看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的“西进”,应当视为一股现象级产业投资浪潮。那么,这些企业究竟看中了四川哪方面优势?接下来,当地需要怎么做,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并争取引入更多企业?

“雁阵”新格局与四川优势

动力电池产业链近些年“西进”,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式”。

纵观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我国华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动力电池产业起步早,凭借人才密集、地理位置、制造业基础发达等优势,已形成一定产业集群和“头雁效应”,无论是产业配套还是应用市场都相对成熟。从区域布局看,华东地区目前是动力电池产能的集中区,截至去年底已投产的产能超300GWh,占比超60%。

而相比之下,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动力电池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处于追赶态势。这股“西进”浪潮也较为充分印证了,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加上产业转移和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大,对动力电池及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并超过华中地区。由此,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形成了华东、西南、华中三大集中区域格局。

“雁阵”新格局的形成,源于四川的综合优势。首先是四川矿石锂资源丰富,占全球6.1%、全国57%,为其形成规模化的动力电池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动力电池产能已位居我国第二位,占比为12%;华中、西北、华南、华北地区依次位居其后;而在东北地区,今年2月才正式开工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在吸引企业落户的诸多因素中,区位和交通优势也是一大加分项。以四川宜宾为例,这个颇具潜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18年成为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是川滇黔渝四省市入围的地级市。2021年11月,宜宾市提出在铁路建设方面要建成“覆盖市域、连接成渝贵昆、通达全国”的高铁客运枢纽,建成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宜宾至重庆段,实现既有和在建铁路路网规模突破800公里。这意味着,在这里生产的动力电池及配件,将有条件辐射整个西南市场。

而在中欧班列的持续开行下,这里更有机会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例如,如果在欧洲设立动力电池工厂的成本较高,企业可选择来此建厂生产,然后通过中欧班列,只用13天到15天就能将产品运到德国,这在过去走海运需要50天。

另一项优势,在于丰富的水电资源。在动力电池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的是电力。四川地处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汇处,西高东低的特点很明显,因此四川各条河流上有很多小水电站,是全国水力发电量最多的省份,高达3349.1亿度。全国排名前十的水电站,四川占了7个。这样一来,不仅为企业节省成本,更有助于节能减排“绿电生产”。

例如,四川时代之所以成为动力电池零碳工厂,就离不开当地丰富的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助力。数据显示,四川宜宾每年超过300亿度的发电量中,约73.5%是水电,而宁德时代在宜宾的工厂有8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碳排放。

在发挥上述优势同时,当地积极打造规模庞大的生产制造基地,探索前沿技术、参与标准认定、吸引人才落地,构筑了产业生态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四川已培育引进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华鼎国联、天齐锂业、巴莫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聚集锂矿采选、基础锂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100户,具备锂矿开采能力近150万吨,基础锂盐产能24万吨,正负极材料产能125万吨,动力电池产能100GWh,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41万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链主”新生态与产业未来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之一,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展望前路,四川动力电池产业潜力巨大,正蓄势形成动力电池产业聚集的新高地。预计到2025年,四川将形成锂矿开采能力500万吨,基础锂盐产能60万吨,正负极材料产能250万吨,动力电池产能350GWh,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80万辆,实现产业高速高倍增长,成为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实现上述目标,迈向更为高质量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轨道,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轮联动”。尤其需要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做好各项服务,聚焦产业协同,精准破解产业链协同发展难题,持续释放不同利益主体互补潜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首先要充分调动“链主”企业积极性,利用其自身市场份额、产业发展和项目资源等优势,牵引和推动上下游关联企业扩大投资。“链主”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供应链中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直接或间接影响力,不仅是整条供应链价值实现最相关的企业,而且肩负着提升整个供应链绩效的重任。

其次要通过招商引资奖励、支持“链主”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方式,提升“链主”的生态主导力。相关部门不能替代“链主”直接配置市场资源,“链主”也不可挟链自重而忽视产业生态的融通共生。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生态保驾护航;瞄准企业从落地到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以有力的举措、贴心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产业落地开花。

再就是坚持差异化原则,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实施更多实招硬招。不仅锻长板,也需补短板,将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各类企业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纳入产业链,充分运用好企业、资本、科研机构、领军人才、服务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鼓励“链主”企业主动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启动投资规模较大、投入产出比高的引擎性项目,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此过程中,人才支撑是重中之重。四川在继续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应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针对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需求,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升人才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进入良性循环。要强化市场主体地位,重点破解人才培养瓶颈,使产教融合真正渗透到人才发展的全周期,努力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之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下一步还要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化升级,培育和引进更多企业。以四川宜宾为例,当地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基础上,目前正加快发展“一蓝一绿”产业。其中,“蓝”是数字经济新蓝海,即围绕超高清视频、汽车电子、虚拟现实等细分领域,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数字经济领域延伸发展,实现由低端密集型向中高端附加型升级演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绿”是绿色新能源产业,即依托动力电池核心产业及向家坝电站绿电资源,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向上游光伏等清洁能源生产存储和下游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应用终端多元化发展。

这样的区域探索与实践,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本文开头那位看好四川发展潜力的欧阳院士,在宜宾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他看来,这里不仅将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中心,也会是动力电池研发、人才聚集的高地。他相信新兴产业会带动四川经济转型,动力电池和新能源产业将超越白酒成为宜宾大产业。笔者也乐见其团队攻克动力电池当前瓶颈,从技术和材料等层面研发出全新的电池。这片热土,正在创造未来。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