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固原“金糜子”酒的前世今缘

了解宁夏 从《口述宁夏》出发

      西海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靠天吃饭。

      糜子作物却适应西海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它是我国主要抗旱避灾作物,其根系发达,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抗旱能力,而且能高效利用土壤水分和自然降水,具有良好的抗灾避灾特点。

      西海固降雨很少,但糜子在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顽强的生长,在西海固没有水浇地的大部分干旱山区,农民只有种糜子等抗旱作物才能有所收成,在过去生活困难的岁月里,它曾帮助当地人度过了多少黄清不接的饥荒日子,糜子被做成黄米干饭、糜面馍馍、被作为主食来用,所以,西海固人对糜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如今的日子里,曾今救命的小杂粮糜子,不但在过去作为西海固人的主食救活了人,而且被大量用来作为酿酒的原料,带动当地人致富,被当地人称为“金糜子”!  

      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杨郎烧锅酒坊用糜子作原料酿造白酒,酿造的白酒畅销陕、甘、宁,颇有名气。

      杨郎烧锅历史久远,从旧址考察,在明、清时代已有数家。只不过那时规模小、产量低,酒的知名度也不高。

      清末,陕西凤翔县柳林镇商人曹泰经商来到杨郎,当时的杨郎是个商贸发达的集镇,那时还没有三营镇的集市,四面八方乡民赶的是杨郎的集市。

      当时杨郎集市的繁华程度就如同今日的三营镇的集市,每逢集日,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商人出身的曹泰,看到这种情况,就落户杨郎。

      他很有商业头脑、独具慧眼,看到这里的小型酿酒作坊酿造工艺落后,而水质很好,加之当地是糜子的重要产地,俗有“米粮川”之称,便从老家凤翔县柳林镇高薪聘请来知名酿酒师傅办起了酒坊,字号"永兴丰",通称"北烧锅"。

      “北烧锅”创始人曹泰请的柳林镇酿酒师傅采用"凤酒"的制作工艺,从而提高了酒的质量和信誉。

      另外,又利用固原糜子做原料,独创了自己的酿酒工艺,这与“凤酒”的口味是有所区别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米香型糜子酒。

      糜子酒之所以独特,在于其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原料,利用当地特产——红黄糜子,用糜子做原料酿酒,不仅在西北,而且在全国也凤毛麟角,糜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二是在老曹自家院里有一口神奇的水质香甜的古井水,加之特制曲,俗话说:“水是酒的血液,曲是酒的骨头”,所以“北烧锅”酒很出名。

     “北烧锅”在当地的兴盛,带动了当地以糜子为原料的酿酒业,当时的杨郎酿酒业在固原很发达。

      据上了年岁的老人说,那时从杨郎街上一路走过去,酒的香味儿直钻人的鼻子,没钱买酒喝的人,到酒作坊里转一圈也能过过瘾。

      另外,除了“北烧锅”,还有"南烧锅",字号“广盛和”,以及“万家酒店”、“静龙家”等4家作坊。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他们之间竞争也很激烈。

      但唯有“北烧锅”酒最正宗,还有个“南烧锅”也发展的不错,发展的很大。

      后来不知为什么,其它的烧锅慢慢不行了,唯有“北烧锅”经历了曹泰、曹义山、曹汉杰、曹仁、曹佰渊五代,发展至今。

      传说其它烧锅不行的原因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北烧锅”的井水甘甜如初,“南烧锅”和其他三家的井水味道全变了,所酿制的酒没有了先前的口感,随之慢慢全部倒闭。但杨郎村老曹家“北烧锅”繁荣至今。

      后来,据“北烧锅”第四代传人曹仁说,其它烧锅慢慢萧条的原因是井水水质的原因。

      当时,他听他父亲曹汉杰说,那个发展很大的“南烧锅”掌柜的,千方百计的想法子学“北烧锅”的酿酒工艺,北烧锅推出什么香型酒,他也就推出什么香型酒,连装酒的坛子都一模一样,可是坛子里的酒口感就是不如“北烧锅”。

      后来,“南烧锅”掌柜的拉下脸来求“北烧锅”掌柜的,“北烧锅”掌柜的是个厚道热心的人,就派了个“北烧锅”师傅去帮“南烧锅”酿酒,但无论“北烧锅”师傅如何使出酿酒的看家本领,酿出的酒就是不行,

      酿酒的老师傅得出结论:是井水的问题!

      这也就奇了怪了,南北烧锅离得很近,隔了条街道,老曹家的井水就是独特,当时,科学不发达,无法解释这件事,于是就神奇的传说“北烧锅”的那口井很奇特,后来,越传越神乎,这口井就成了“北烧锅”的镇坊之宝!

北烧锅镇坊之宝——百年古井

      听杨郎村里的老年人说:到后来,“南烧锅”及其他烧锅因酿酒质量不行,一个一个做不下去,慢慢的都倒闭了,只有“北烧锅”的第三代传人曹汉杰家继承着祖业。

      曹家家业做的越来越大,垄断了杨郎的酿酒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当地可以说富甲一方。

      虽说老曹家很富有,但老曹家常替当时的民国政府分忧,对当地的老百姓很仁慈:常做一些善事,是个开明、仁慈的大慈善家。

      据说他家在解放前曾多次替全村的穷人,上缴国民党政府派下来的各种苛捐杂税,平时也常拿出粮食救助那些饥饿的人。

      民国十八年和民国三十六年,固原及相邻省份遭受百年不遇的大灾荒,曹家都曾开仓济贫。

      仅民国三十六年,曹家就出资购买了五百石糜子救济穷人(折合十二万五千公斤),那时人们的主食就是糜子了,曹府门口支起几口大锅,熬米粥救济灾民,此事轰动了整个固原地区。

      后来陕西等其它相邻的灾民也闻讯赶来讨口粥喝,曹掌柜最终由于财力难以支撑,把这五百石糜子熬完粥为止,很遗憾的告知灾民到别处讨口饭吃,后来,当时的国民党县政府还给他家颁发了一个牌匾,以示表彰老曹家的功劳,那牌匾上写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救灾济困”,被高高挂在曹府的正屋里。

      还听说1949年,杨朗街道开进来一支解放军队伍,曹家见解放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当即表示拥护共产党和解放军,并拿出了几万斤豆子,让解放军喂军马,解决了部队军马的饲料问题。

      后来,土改时,工作组了解到曹家的这种情况,也见到了那块“救灾济困”的牌匾,就没有怎么为难他们一家。

      但根据土改政策,曹家的当家人曹汉杰还是被戴上了地主分子的帽子,不过,当时上面承认他家是开明地主。

      到最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形势越来越紧张,最终,曹家被作为大地主打到,财产和土地被瓜分了,连酒坊也被叫停了,“北烧锅”的酿酒技术也就从此中断了流传。杨郎街上再也闻不到酒香了。

      那个金光闪闪的“救灾济困”牌匾也被贫下中农砸的稀巴烂......

神奇的“酒海”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帮助曹家在原“北烧锅”酒作坊的基础上扩建成杨郎糜子酒厂,继续生产糜子酒。

      酒厂仍然由曹泰的后人经营,糜子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并注册了“金糜子”商标,年产300多吨。

      酒味醇正、价廉物美的金糜子酒已经是家喻户晓,成为方圆百里城乡人民婚丧嫁娶、宴请宾客的更受欢迎的佳酿。

     “金糜子”已成为原州区的一种文化元素,永世流传。

百年“北烧锅”及其传人

文章摘选自西海固人文地理王玺的博客

图片四、五、六来源于西海固人文地理王玺的博客

更多精彩文章:

■ 宁北名镇黄渠桥

■ 宁夏黄河的河道变迁

■ 1993:银川“7·23”空难纪实

■ 中卫柔远堡的前尘旧事

■ 神秘的罗山明王陵

■ 红军翻越六盘山前后:毛泽东的心境与诗兴

  • 白酒动态
  • 啤酒动态
  • 红酒动态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