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琳琅满目的酒文化,在唐朝喝酒之前你要弄清楚对象是谁

引言

酒文化,自古以来就与礼乐制度不可分割,随着儒家思想的流变,也一起被沿袭到了汉唐。唐代,无人不饮酒、无人无好酒,各类酒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从“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琥珀酒,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葡萄酒,再到“瓮头清酒我初开”的清酒,酒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唐朝人的衣食住行当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有名的酒,比如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剑南春”,就是从唐朝开始而名噪一时的,说的是剑南地区酿造的烧酒的一种,叫作“烧春酒”。

在唐代,不同的人好不同的酒,不同的酒说不同的志。这一时期的酒文化,可以说是无人不包、无处不在。要想尽兴地喝一场,不了解其中的门道可不行。

一、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无人不晓的酒文化

不像汉朝有酒禁政策,唐朝酿酒、饮酒、贩酒之风,与唐帝国的气势一样,可以说是开放自由,兼容并包。街头巷尾,从灯火通明的酒楼上到走街串巷的挑贩手里,都可以买到上好的美酒。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是酒文化当中的一环。

1.唐朝的“酒天子”们:君臣共飨,无酒不欢

酒,自诞生开始,就与皇权密不可分。昏君如夏桀商纣,就是“酒池肉林”,饮酒无度,遗臭万年;明君如商汤武周,则将酒与“礼”紧紧捆绑,讲究“酒德”。在古代帝王看来,以来,酿造酒的原料往往是粮食,因此酒的产量与粮食的丰亏息息相关,过度饮酒,导致酒生产过量,让粮食的存量减少,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危害的根基;

二来,酒后人们往往处于一种精神亢奋,飘飘欲仙的状态,所以他们认为酒可以帮助圣人与天地进行沟通,因此,在上古三代,对于如何饮酒,有着严格的规定。人们只在祭祀、生病的特殊时期饮酒,不许纵酒,也不许平民聚众饮酒,喝酒的行止坐卧都有规矩,日久天长,就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唐朝的皇帝多爱酒。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初唐、盛唐时期的帝王,几乎每一位,都和酒有着不解之缘。唐太宗宴请群臣用酒,甚至还会亲身上阵劝酒,讲“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的酣然尽兴;武则天爱葡萄酒,外出巡行的时候,身边也常常有人侍酒,连在山林之中,都不忘满饮一杯,喝的是“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的风雅;玄宗好酒,开元盛世的酒禁较之前朝要更宽松许多,在每年春天还会出现君臣同乐,狂歌痛饮的盛大欢宴,通宵达旦,丝竹不绝,追求的是“曲终酣兴晚,须有醉归人”的不醉不归。

其实,从上面这些说法不难看出,唐朝的皇帝饮酒,很少“独酌”,而是往往出现在宫廷宴飨之中,或是宴请群臣,或是游行地方,或是君民同乐,都有着特殊的政治场合和政治内涵。帝王之宴用酒,是一种国力的象征,因为只有粮食产量丰饶,国富民强的时候,才有能力承担这样大量的用酒需求,帝王的酒杯里面,盛起来的是大唐“国富民强”的雄厚物质基础。

此外,帝王饮酒,还是唐帝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少数民族往往好酒,但因为自身缺少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条件,所以酒就依赖于从中原帝国进口。唐朝的时候,酒和茶叶一样,是对外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唐朝皇帝给少数民族的使节赐酒、饮酒,代表着一种对于多元文明的包容和维持友好关系的希冀。

2.“群饮”:有“主”有“宾”,长幼有序的民间酒文化

如果说帝王的杯中盛起来的是唐帝国的盛世气象,那么民间贩夫走卒杯中的粗酒,盛装的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发展了千百年的礼乐文明。唐朝民间饮酒,讲究“酒德”,除了进行同乐之外,还讲究主宾之礼、上下尊卑。在酒席之间,一个不注意,搞错了和什么人喝酒、喝酒时要做什么,可是一件大大失礼的事情。

唐朝的民间,喝酒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礼节要求。入席之前,先要分清主宾。敬酒的时候,还要准备专门的敬酒词。在过程中,敬酒和受酒的人都要站起身,避席而饮,不可贪杯,三杯是敬酒的上限。

除了“主宾”之外,在唐朝,喝酒之前还需要分清“长幼”。晚辈向长辈敬酒的时候,先要“侍饮”,行跪拜之礼,在长辈杯中的酒没有喝尽的时候,晚辈不可以先行喝完或者离席。

在“敬酒”之外,唐朝饮酒的步骤也很有讲究,有专门的“四步之礼”:步是“拜”,喝酒之前,主宾二人先要相对行礼,以示对彼此的尊敬;第二步是“祭”,即把杯中之酒部分洒在地面上,在和人对酌之前,先礼敬天地祖宗;第三部叫“啐”,酒入口中,不能急于下咽,而是要细品其口感芬芳,并反馈给敬酒人,追求“宾主尽欢”的热闹场面;最后一步,则是要满饮一杯,尽兴而归。

二、从舞榭歌台到吹角连营:无处不在的酒文化

在唐朝,酒的对象不仅有君民之分,还有文武之别。文人饮酒,杯中的装的是“情”,朋友来了,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朋友走了,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武人饮酒,饮尽的是”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的家国情怀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歌慷慨。

1.文人饮酒:舞榭歌台,旨酒宴嘉宾

《诗经》中的《鹿鸣》说“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墨客就有举酒相饮的传统,酒,无论用来迎客还是用来送客,对于主人而言,都是上佳之选。

唐朝文人杯中的酒文化,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与朋友开宴的时候,酒是文人们的助兴之物。对于唐朝的文人而言,诗与酒是不分家的,很多雅集的故事,其中都有酒的身影。

《酒趣》里就曾经记载过初唐时期,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在旗亭对酒的时候,画壁争先的故事。这三位在初唐都颇负盛名的诗人,醉酒后听见远处舞榭传来唱诗的声音,于是乘兴赌酒,每从歌曲里听到一句自己的诗,便在墙壁上题写一笔,最后按照笔划决定胜负,谁的诗在曲中出现的次数多,谁便要满饮而归。这种诗酒交融、畅叙友情、酣畅淋漓的的酒文化,可以说是风雅至极。

而宴席散去,文人之间彼此送别的时候,也往往以酒践行。酒是唐朝文学作品中“留别”这一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文人迎客中的酒装的是“乐”,那么送别的时候,酒杯中装的就是“愁”。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唱的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许浑在谢亭送别友人,将的是“日暮酒醒人已远,漫天风雨下西楼”。酒,在文人墨客手中,开宴的时候,是“醒时同交欢”的酣畅淋漓,曲终人散的时候,则是“醉后各分散”的怅然若失,喝的越是尽兴,情谊越是深厚,送别的时候则越显得依依不舍,离情难叙。

2.武人饮酒:男儿何不带吴钩

唐朝,是一个文治武功的盛世。关内,是歌舞升平,花繁似锦的风帘翠幕、十万人家,关外,则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日向金鳞开”的浩荡慷慨。在唐一朝,尚武之风浓厚,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是无数人的梦想,甚至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之问。

唐朝的士兵们,在出战之前,往往都满饮壮行酒,在凯旋而归后,更是要饮班师酒,以壮士气。贞观年间,在唐帝国与北突厥的战争之中,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大败突厥,直接导致了北突厥的灭亡,将大漠以南全部纳入唐帝国的版图之中,威加四海。他押送颉利可汗回京的时候,唐太宗甚至专门将已经退位的高宗李渊一起请出来,共同设宴,犒赏兵士,席间酒酣耳热,两代帝王甚至奏起琵琶,跳舞助兴。

受尚武的风气影响,唐朝不禁兵戈,游走于市井之间,男子往往佩剑,称”游侠“,仗剑作歌,唱的是”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放歌、纵马、饮酒,是冠带轻裘、银鞍白马的少年游侠们剑下独特的酒文化,彰显着相逢意气,和对携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浪漫追求。

结语

酒,在我国,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与“文化”相伴相生的意象。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的几个聚落中,就已经出现了粮食酒的雏形。发展到了夏商周上古三代,酒更是与礼乐文明紧紧相依。《周礼》还在“天官”篇中设置了专门的酒官,总领与酒有关的一切礼仪,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不过,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到了唐代,的粮仓也不像三代一般捉襟见肘,因此民间的酒禁被渐渐开放;此外,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不同种类的酒也被酿造出来。唐朝人的杯中,装的是盛世相逢的慷慨意气,也是千古不绝的浪漫情怀。

  • 白酒动态
  • 啤酒动态
  • 红酒动态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