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和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

政和巴人已远去,巴风依旧存:寻觅巴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烙印

蓝勇,社会科学基金会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学术界称的巴文化实际上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巴人创造的文化。由于研究这个时期的资料主要来自于考古学,所以,巴文化在考古学语境下使用更频繁。在历史学、民族学视野下的巴文化研究也往往多使用考古学资料为支撑。

荆竹坝悬棺

所以,我们这里所指的巴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指这个时期巴人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体认知。如果我们以考古学角度来看,巴文化在葬式上以崖葬船棺、土葬船棺、土葬组合为主,陶器中多尖底器,铜器中多镦于、编钟、扁平而长的巴式剑,铜器中多虎纹虎型为特征。如果从精神文化层面上看,山地农耕与峡江急流孕育出的巴人尚武风尚突出,所谓人多劲勇,锐气喜舞。具体点讲巫觋文化、巴渝舞、白虎崇拜、巴蜀图语等成了巴人精神文化层面的特征。在物质生产上,巴人的煮盐、酿酒、织布、造船、炼丹、干栏式建筑技术应该最有特色,巴乡清酒、板楯賨布在当时影响相当大。

巴蔓子墓

历史上巴文化与楚文化有着一种从根柢到表形的关连,所以,历史上有“巴楚同风”之称。历史上巴人可分成多支,一说早期巴人分成龙蛇巴、鱼凫巴、鳖灵巴、白虎巴(廪君巴),鱼凫巴、鳖灵(开明朝)巴先后融入蜀人之中,后来白虎巴西迁建立了巴政权,而龙蛇巴演变成板楯巴。整体上巴人族源在荆楚一带,早期有一个向西南迁移的过程是可以肯定的。后来,历史上楚国曾灭夔,也曾在今忠县以东的长江沿岸设立巫郡和黔中郡。所以,我们在重庆地区发现大量楚文化的遗址,如巫山楚阳台、云阳固陵楚墓等,而发现的虎纽镦于、编钟等铜器有明显的楚文化的特征。所以,从晋代的“其人半楚”,到宋代的“略有楚风”、“楚俗最尚”,到明清湖广填四川后,清代的“有楚遗风”,重庆地区在远古中古受荆楚文化影响到近古受湖湘文化的影响都尤为深刻。不过,由于几千年来,巴人与西部的蜀人共同关在四川盆地内繁衍生息,共同的土壤使巴文化的核心与蜀文化在根柢上有更多的共性。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巴文化有着“巴蜀一家”和“巴楚同风”的文化烙印。

虎纽

不过,秦灭巴蜀后,巴人旧地纳入中央大一统政区管理范围内,大量汉族移民进入,巴人一部分逐渐融入汉民族之中,一部分可能向南迁居周边山地,在历史上有板楯蛮、南郡蛮、武陵蛮、土人等称呼,有的成为后来土家族的先民之一。

冬笋坝船棺

从秦汉以来,重庆地区经过多次重大的移民运动,如秦汉之移民、南北朝时期的移民、南宋时期的移民、元末明代移民、清代前期的移民、抗战时期的移民、三线建设时期的移民,特别是经明末清初的战乱以后,中古时期的居民大量损伤、逃离,造成中古文化的大断层,使我们的文化中已经很难找寻到原汁原味的巴人文化的烙印。所以,汉以后,文献中很少用巴人、巴族的称呼来称古代流传下来的巴族,偶尔文献中使用的巴人往往都泛指在旧巴人之地活动的居民,如我们习惯用的《广异记》中“巴人好群伐树木作板”的记载。至于诗歌的“巴人”、“巴音”、“巴童”更是泛指巴人旧地上的居民。至于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四川人称盐为盐巴,称手掌为巴掌,称下颌骨为牙巴与巴人之巴有关,不过是望音生义、望文生义之谈,不足征信。

巴式青铜剑

不过,从文化地理角度来看,由于铸造巴人个性的高山大川流依旧,积古相传的文化根脉的大背景仍然存在,所以,入乡随俗,外来移民也被塑造出传统巴人的个性,使我们仍可从现在重庆人的言行举止上看出远古巴人的流风遗韵。

古代巴人在个性特征上以质直、尚武、好义著称,至今重庆人仍以豪气直爽在四川盆地三大人群中著称。10多年前,我们曾做过一个心理学意义上气质调查,将当时的四川人分成川东、川西、川南三组调查,发现川东组(即今重庆范围内)的居民胆汁质比例更高,而粘液质比例最小,反映了重庆人外向爽直的个性特征。经过湖广填四川以后,重庆人语言基本上是在湖广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历史的语言烙印仍然存有些许痕迹,如语言上发音快而有力,话把子多而显粗野,显现远古巴人个性特征。远古巴人称蚯蚓为朐忍,设立了朐忍县,近代以来重庆人和四川人仍称蚯蚓为曲鳝,仍保持巴人词音遗韵。远古人巴人信鬼重巫,至今土家族仍然有较为发达的祭祀文化,土家族的梯玛(土老师)地位相当高。巴人锐气喜舞,原汁原味的巴渝舞已经不见踪影,但从唐宋以来川东巴人后裔的竹枝歌舞到近代土家族的摆手舞、汉族的打连宵等仍有巴渝舞的影子。清代巴渝一带的妇女仍以善长歌舞著称,往往三五成群专门到成都平原一带为人喜事歌舞侑酒,称为“杨花”,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线。 

                       当代人臆想出来的巴渝舞

现在我们提出了川南黔北名酒区的概念,但实际上在历史上巴人故土的酒的名声并不亚于蜀酒。秦汉两晋时期的巴乡村的清酒声名很大,宋代的云安曲米酒也是使得“家家扶得醉人归”,夔州的法酝、法醹、合州的金波、长春也很有声名,忠州的引藤酒(即咂酒)也流传至今。在清代康熙年间,重庆地区的渝酒“味甚甘美”,名声很大,正如清末杨文莹《黔阳杂咏》所称“茅苔酿冠牂牁国,甘少辛多入口迟。一任人夸渝酒好,各行其是不相师。”可见渝酒与当时的茅台齐名。而当时五粮液前身杂粮酒、泸州老窖酒的前身大曲酒的名气远比不上渝酒。重庆酒业的式弱,不过是在清中叶以来的这二百多年的时间内。巴人由于沿长江而居,近江者往往捕鱼为生,鱼在生活生产的地位尤高,如鱼凫巴虽然早已经烟飞云散,但鱼凫、鱼腹、鱼符、鱼涪等地名在历史上相沿至今。而历史上重庆人也长于捕鱼烹鱼,有“民赖鱼罟”、“顿顿食黄鱼”之称。近代川菜的五大流派中重庆菜、大河菜都长于烹制鱼鲜。而重庆的江湖菜中也以烧鱼最多最经典,如壁山来凤鱼、潼南太安鱼、渝北水煮鱼、江津酸菜鱼、北碚三溪口豆腐鱼、万州烤鱼、大足邮亭鲫鱼、綦江北渡鱼等。巴人近水与船关系密切,廪君巴就造土船,巴人葬式也以船葬为特色,唐宋以来造船业发达,隋代杨素的五牙楼船就是在重庆夔州打造,黔州、夔州在唐宋为重要的造船之地,特别是夔州的马船名气很大。明清以来巴蜀船样式众多,据统计有七十多种,如中元棒、舵笼子、滚筒子、麻秧子、厚板船等都是重庆境内的船种。历史上巴人以楼居著称,据说廪君蛮的祖先盘瓠就是居高栏,汉晋时江州“重屋累居”,后来进入的僚人也以居干栏、阁栏为常,到明清时期仍有“家家楼阁层层梯”之称,近代形成川东汉族和土家族的吊脚楼系统。现代重庆的建筑中仍有依坡搭架而建的特色。

            这个位置是给将来的“渝酒”留的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虽然巴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塑造巴人的高山大川仍然在不断滋养塑造着生息在这块故土上我们。

(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2日,当时发表有删减,这里是全文。)

  • 白酒动态
  • 啤酒动态
  • 红酒动态
首页 |白酒招商 |啤酒招商 |葡萄酒招商 |养生酒招商 |特色酒招商 |OEM定制 |酒水供应 |品牌企业 |糖酒展会 |酒水资讯